超6成客户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近7成;客均合同数、客均AUM是"圈外"客户1.6倍、3.9倍;居家养老客户件均首年保费是普通客户的3.7倍……
10月22日,中国平安公告三季报,其中首度详细披露了"医疗养老生态"的各项成效,包括居家养老的业绩数据。
中国平安宣布全面切入养老产业仅4年时间不到,但发展速度斐然、业绩成效明显。这不仅源于其长达十余年深耕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厚积淀,同时,也是其国际领先的养老战略深度契合了当下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内在需求。
通过自有医疗资源、金融资源并上下游整合养老资源,中国平安的"医疗养老生态圈"为客户持续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沉淀良好口碑,并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品牌效应。近日,第一财经、亚洲养老金融与产业研究院、中国平安联合发布《创享养老新生活—"中国式"居家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实践研究》(下称《报告》),首次完整梳理了平安居家养老标准化建设的方法论。报告显示,中国平安在居家养老业务的布局广度和深度已在行业参与方中处于前沿位置,能够强有力地支撑起其"打造全国最大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目标。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服务;三流企业卖产品。养老市场看似大,但真正商业化落地很难,前提是建立体系与标准,有了标准才能更加科学地定价,有了价格、产生交易,整个商业模式才能够成立。《报告》试图将平安的实践经验凝练为样本指南,以期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路。
这也是中国平安秉承合作、开放、共赢,服务国计民生的又一行动。
从健康到养老的决定性布局
养老产业的全面升级迫在眉睫。上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人。人口老龄化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与此同时,伴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少子化现象日益显著,进一步加剧了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加入到养老赛道。上述《报告》列举了部分行业案例,包括中国太保的"百岁居"智慧居家健康解决方案,人保寿险的暖心岁悦"暖心居",友邦人寿的"友自在"养老综合解决方案,太平人寿的乐享居等等。
事实上,在养老产业,平安早已着手其中,2012年,中国平安便推出了国内首个新型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桐乡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这仅仅是一次试水,在运营过程中,中国平安很快就发现,这种同质化的养老模式在商业模式上不可持续,且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养老品质日益增长的诉求。
不日,平安转道医疗健康产业,从最初的互联网医疗出发,"摸着石头过河"。事实上,同养老产业一样,医疗健康产业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收益,但中国平安却认准了这个方向从未退缩。
在中国平安2013年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表示,大资产与大健康可以说是当今乃至今后最具市场潜力的两个方向。
当时,他的脑中已经对健康布局有了清醒的认识:改变过去只卖保单的形式,从健康管理入手,到亚健康管理,再到慢病的管理与追踪,"自然地"销售健康保险,而客户买了保险之后,又可以进一步享受平安提供的健康服务,从而形成一个闭环。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024年8月20日,平安健康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20.9亿元,净利润超6000万元,调整后净利润近9000万元。这也是平安健康在上市6年,成立10年后迎来的首次盈利。
在对医疗健康业务的持续探索中,中国平安很快发现了养老产业一个几乎在当时处于空白的切入点,即"医疗健康+养老"。
事实上,医养本就具有天然联系,早年,大量专家倡导推进"医"与"养"的融合发展,但却没有机构真正能够将其融合起来,一方面,养老机构没有医疗资源;另一方面,医疗机构没有更多的精力腾挪出来布局养老;尽管部分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探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的"联合运行"模式,但这种模式很难深度融合。
这也导致医养脱节问题长期困扰我国养老机构乃至整个养老服务业的转型与发展,特别是居家与社区老年人的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服务问题亟待解决。
而中国平安敢于进入这个赛道,正是基于前期在医疗健康领域长达十余年的深厚布局。近年来,平安大力开展医疗养老生态圈建设,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平安医养模式,代表个人及企业"支付方",整合医养服务"供应方",打通"支付方–专业服务–供应方"全流程,加强综合金融与医疗养老生态圈的协同配合,构筑了养老金融大生态,提供高性价比的医疗养老服务。
随着养老产业版图的不同扩大、份量不断提升,医疗养老在平安内部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今年3月,马明哲在署名文章《助养老事业产业发展 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中表示,平安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发展养老金融摆在公司战略的突出位置,不断优化居民健康保障和养老服务供给,为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3年报中,中国平安对集团战略表述再度"微调",从"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升级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并进一步深化该战略,意欲打造高品质的综合金融和医疗养老服务,对标"富国银行+联合健康"的升级版。
模式重要,标准制订更重要
在养老产业中,居家养老一定是最为重要的。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的养老方式重点还是居家养老。即使在全球最发达的国家,在人均GDP全球最高的国家,养老的主流方式也是居家养老。
10月22日,中国平安公告三季报,其中首度详细披露了"医疗养老生态"的各项成效,包括居家养老的业绩数据。
中国平安宣布全面切入养老产业仅4年时间不到,但发展速度斐然、业绩成效明显。这不仅源于其长达十余年深耕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厚积淀,同时,也是其国际领先的养老战略深度契合了当下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内在需求。
通过自有医疗资源、金融资源并上下游整合养老资源,中国平安的"医疗养老生态圈"为客户持续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沉淀良好口碑,并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品牌效应。近日,第一财经、亚洲养老金融与产业研究院、中国平安联合发布《创享养老新生活—"中国式"居家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实践研究》(下称《报告》),首次完整梳理了平安居家养老标准化建设的方法论。报告显示,中国平安在居家养老业务的布局广度和深度已在行业参与方中处于前沿位置,能够强有力地支撑起其"打造全国最大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目标。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服务;三流企业卖产品。养老市场看似大,但真正商业化落地很难,前提是建立体系与标准,有了标准才能更加科学地定价,有了价格、产生交易,整个商业模式才能够成立。《报告》试图将平安的实践经验凝练为样本指南,以期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路。
这也是中国平安秉承合作、开放、共赢,服务国计民生的又一行动。
从健康到养老的决定性布局
养老产业的全面升级迫在眉睫。上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人。人口老龄化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与此同时,伴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少子化现象日益显著,进一步加剧了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加入到养老赛道。上述《报告》列举了部分行业案例,包括中国太保的"百岁居"智慧居家健康解决方案,人保寿险的暖心岁悦"暖心居",友邦人寿的"友自在"养老综合解决方案,太平人寿的乐享居等等。
事实上,在养老产业,平安早已着手其中,2012年,中国平安便推出了国内首个新型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桐乡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这仅仅是一次试水,在运营过程中,中国平安很快就发现,这种同质化的养老模式在商业模式上不可持续,且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养老品质日益增长的诉求。
不日,平安转道医疗健康产业,从最初的互联网医疗出发,"摸着石头过河"。事实上,同养老产业一样,医疗健康产业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收益,但中国平安却认准了这个方向从未退缩。
在中国平安2013年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表示,大资产与大健康可以说是当今乃至今后最具市场潜力的两个方向。
当时,他的脑中已经对健康布局有了清醒的认识:改变过去只卖保单的形式,从健康管理入手,到亚健康管理,再到慢病的管理与追踪,"自然地"销售健康保险,而客户买了保险之后,又可以进一步享受平安提供的健康服务,从而形成一个闭环。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024年8月20日,平安健康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20.9亿元,净利润超6000万元,调整后净利润近9000万元。这也是平安健康在上市6年,成立10年后迎来的首次盈利。
在对医疗健康业务的持续探索中,中国平安很快发现了养老产业一个几乎在当时处于空白的切入点,即"医疗健康+养老"。
事实上,医养本就具有天然联系,早年,大量专家倡导推进"医"与"养"的融合发展,但却没有机构真正能够将其融合起来,一方面,养老机构没有医疗资源;另一方面,医疗机构没有更多的精力腾挪出来布局养老;尽管部分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探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的"联合运行"模式,但这种模式很难深度融合。
这也导致医养脱节问题长期困扰我国养老机构乃至整个养老服务业的转型与发展,特别是居家与社区老年人的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服务问题亟待解决。
而中国平安敢于进入这个赛道,正是基于前期在医疗健康领域长达十余年的深厚布局。近年来,平安大力开展医疗养老生态圈建设,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平安医养模式,代表个人及企业"支付方",整合医养服务"供应方",打通"支付方–专业服务–供应方"全流程,加强综合金融与医疗养老生态圈的协同配合,构筑了养老金融大生态,提供高性价比的医疗养老服务。
随着养老产业版图的不同扩大、份量不断提升,医疗养老在平安内部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今年3月,马明哲在署名文章《助养老事业产业发展 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中表示,平安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发展养老金融摆在公司战略的突出位置,不断优化居民健康保障和养老服务供给,为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3年报中,中国平安对集团战略表述再度"微调",从"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升级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并进一步深化该战略,意欲打造高品质的综合金融和医疗养老服务,对标"富国银行+联合健康"的升级版。
模式重要,标准制订更重要
在养老产业中,居家养老一定是最为重要的。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的养老方式重点还是居家养老。即使在全球最发达的国家,在人均GDP全球最高的国家,养老的主流方式也是居家养老。